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魷魚

材料
大尾魷 1隻
番薯葉 30克
紅菜頭(取葉) 1個
蒜頭 3粒
紅辣椒 2隻
海鹽 適量
橄欖油 適量
醬汁
紅菜頭 1個
荔枝 5粒
Lemon Basil 3支
紅椒粉 1茶匙
清酒 1湯匙
荔枝醋 2湯匙
糖 1湯匙
水 150毫升
海鹽 適量
生粉芡水 1湯匙
做法
1.取出大尾魷內臟,用重鹽水清洗及去衣。用菜刀不規則地切開大尾魷,但不要切斷。

2.剁碎蒜頭,紅辣椒去籽切絲。燒熱鑊,下橄欖油,把蒜頭和紅椒爆香,加番薯葉和紅菜頭葉快炒,下海鹽調味,盛起上碟。

3.燒熱鑊,下橄欖油,煎香大尾魷兩面至僅熟,盛起備用。

4.把紅菜頭磨茸,與荔枝醋混合再隔渣,令荔枝醋變紅色。

5.煎完大尾魷的鑊不用清洗,加入荔枝醋、水、糖、生粉芡水、荔枝肉、辣椒粉、清酒、海鹽和Lemon Basil煮成醬汁,淋在魷魚上即成。
貼士
1.如用新鮮大尾魷,則可不去衣。

2.Lemon Basil可以檸皮1個和羅勒葉3塊代替。

吊桶仔菜式 黑白道

吊桶細細,肉薄但鮮味足。二廚何志灝用墨汁炒飯再釀回吊桶內同蒸,雪白的吊桶和黑漆漆的墨汁炒飯形成強烈對比,跟這帶點江湖味的菜名相配。
材料
吊桶仔 3隻
墨汁 2湯匙
白飯 2碗
紫洋葱 半個
乾葱 2粒
金不換 3塊
清酒 1湯匙
海鹽 適量
橄欖油 少許
生粉芡水 適量
做法
1.先去吊桶仔內臟,剪去眼睛及去衣,再以重鹽水加以清洗。

2.把紫洋葱和乾葱切碎。燒熱鑊,下少許橄欖油,爆香紫洋葱和乾葱,加入白飯和海鹽拌炒,下墨汁1湯匙和撕碎的金不換葉同炒,盛起備用。

3.將炒好的部份墨汁飯釀入吊桶至2/3滿,用竹籤封口,以攝氏90度蒸5分鐘,取出。

4.另起鑊,加少許橄欖油,將吊桶表面略煎至帶少許金黃。放在餘下的墨汁炒飯上。

5.把蒸吊桶流出來的汁跟墨汁1湯匙、清酒煮熱,下少許生粉芡水推至稠身,點在碟上作裝飾。
貼士
1.如用新鮮吊桶仔,則可不去衣

百搭煮法 白灼最鮮美

不論釣到何種魷魚,只要將其白灼並沾上吊味醬汁,鮮味便盡收舌底。要小心注意火路,稍一不慎便把嫩滑的魷魚煮至橡皮筋,暴殄天物。
材料
魷魚 半斤
海鹽 半茶匙
水 2公升
做法
魷魚以重鹽水清洗備用。於鑊中煲滾水,海鹽煮溶後轉中火,加入魷魚白灼,見魷魚轉白即撈起,留起灼魷魚水作調醬用。
醬汁一
原味豉油汁(左)
材料
生抽 2/3湯匙
老抽 1/3湯匙
糖 少許
灼魷魚水 30毫升
做法
趁灼魷魚水仍熱,將所有材料拌勻至糖溶即成。
醬汁二
特製蝦醬(右)
材料
糖 1/4茶匙
橄欖油 1茶匙
蝦醬 1湯匙或(馬拉盞 1湯匙)
做法
燒熱鑊,下橄欖油,加入蝦醬或馬拉盞和糖爆香便可。

重鹽水洗魷魚保鮮味

鮮魷魚最忌用清水洗。水上人煮的海鮮特別鮮美,除了是材料新鮮,以海水來清洗也是重點。家中沒海水,可用海鹽加少許熱水煮溶,再加常溫水拌勻成重鹽水。鹽和水比例是1:5,嚐起來鹹度像海水便可。如有剩餘的生魷魚,同樣可以重鹽水洗過放進雪櫃。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麵 筋

 材料 :
1.  高筋粉(gluten flour)1 杯
2.  泡打粉(發粉/baking powder)1 茶匙


3.  素高湯粉 3/5 茶匙,鹽 3/5 茶匙,水 1 杯
製法:
1)將鹽、高湯粉溶於水中
2)高筋粉、泡打粉撈勻
3)將(1)加入(2)中撈勻,發 2 小時後轉入筲箕瀝乾
4)用剪刀剪成 4 條,將一條放碟上隔水大火蒸 15 分鐘,取出切成 10 件
5)餘下照做共成 40 件(重約 1/2 磅)浸水中放入雪櫃
備註:  自製麵筋比市場所售賣的較腍身,可當肉片用,合炒,燴用

 
http://blog.yam.com/inodesert/article/27607990

自製麵筋   http://blog.yam.com/nessie22/article/39086429
材料

高筋麵粉300g
冷水190g
鹽1/4茶匙


做法
1。將麵粉、冷水、鹽倒入盆中攪拌搓揉10分鐘成為一個光滑不黏手的麵團
(務必揉搓10分鐘讓麵粉產生筋性,我有確實努力的揉10分鐘以上)
2。揉好的麵團蓋上擰乾的濕布鬆弛30分鐘
3。鬆弛好的麵團倒入清水,開始搓洗
4。反覆搓揉像洗毛巾一樣將白色的澱粉洗出來
5。洗出來乳白色的水不要倒掉,用大盆子裝起來備用可做粉皮
(這真是太神奇了!)
6。繼續加入清水
用手搓洗直到洗出來的水不再是乳白色為止
(我大概洗了七次,此時的麵筋會像棉花狀是正常的)

7。洗好的麵筋用塑膠袋密封放冰箱冷藏至隔天
8。冷藏好會變成完整一團QQ有彈性的麵筋
9。將麵筋切成小塊放入鍋中用適量的油煎成膨脹金黃色即可
(煎的時候儘量分開
不然會互相沾粘等2面都過了油就不會沾黏)
10。不喜歡用油煎可以用
水煮熟

我使用油煎的方式
製作麵筋真的如魔術般
切小塊的麵團一踫到油就長大了
自己做的麵筋真的很Q喔


做好的麵筋拿來與茄子配對
來盤亂煮辣味茄子麵筋燒

麵筋洗出來的水不要倒掉拿來做粉皮也是很神奇

自製粉皮
1。洗麵筋剩下的水靜置2-3小時後,將上方較清澈的水倒掉
(不能全部倒完,約保留澱粉上方還有0.5cm高度左右的液體)
(液體留的多寡會影響蒸出來粉皮的口感,留的多蒸出來比較軟
但是
不好操作拿取,留的少蒸出來比較Q,請自行斟酌)

2。在不鏽鋼淺盤上均勻塗抹上一層油
(沒有不鏽鋼淺盤,以一般盤子代替)
3。用打蛋器將底部的澱粉與水攪拌均勻
(沉在底部的澱粉要稍微用一點力慢慢攪拌均勻)
4。攪拌好的麵糊到入抹油的鐵盤中約0.3cm厚
(沒有不鏽鋼淺盤,用盤子裝麵糊我裝的比較厚一點)
5。放入已經沸騰的蒸鍋中蒸10-12分鐘即可
(蒸好後可以將不鏽鋼淺盤放入冷水中讓底部迅速冷卻)

6。放涼後在蒸好的粉皮表面刷上一層油(才不會沾粘)
7。將粉皮從鐵盤上取出切成適當寬度的條狀即可
8。若有剩下的粉漿再依此程序完成即可

以盤子代替不鏽鋼淺盤
並有點偷懶的方式
粉皮沒有做的很

如果有
不鏽鋼淺盤就可以做出美美的粉皮了
比較厚的部份打算拿來當河粉炒

薄一點的拿來做麻醬涼拌粉皮

自己做的粉皮也是QQQ
涼拌芝麻醬粉皮好有家的感覺

一個麵團成功做出麵筋與粉皮
罐頭麵筋bye bye囉
 
 
 
 

陳皮鴨肉湯飯

濠苑茶餐廳
太子太子道西216號地下

得龍 傳統製法上色再炸

鴨肉湯飯也是得龍大飯店的招牌菜,老闆曾國生說:「一開店我們已經有鴨腿湯飯賣,當時屬貴價菜式,原因是很花工夫和時間,在七十年代也賣將近十元。」
多年來,飯店一直沿用傳統做法,用每隻重斤半至兩斤的冰鮮米鴨,鴨先用豉油上色再炸,用老薑、葱、7至8年新會陳皮及上湯煲四小時,湯煲滾後要轉慢火焗,這樣鴨湯才會清而不濁。上枱前,才把煲好的鴨斬成四件,再連同鴨湯、芫荽及冬菇放回盅內燉一小時,經過這樣繁複的工序,啖啖湯都是鴨肉精華。「我們盡量跟足傳統配方,唯一不同是以前用新鮮鴨,現在用冰鮮鴨,鮮味無疑略為失色。其實賣鴨肉湯飯很不化算,坊間已越來越少人做,就算做都會精簡程序,很多時不會用鴨肉熬湯,用上湯加鴨肉便直接上桌,省時省力,但湯卻因此失去鴨肉味道。」

工序繁多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荔枝

生曬荔枝乾浸酒



材料
荔枝(去皮去核)500克
米酒1,000毫升

製法
將荔枝加入米酒中,放密封容器泡七天便成。

菊花荔枝果醬                                                                  



材料
青蘋果1個
冰糖190g
檸檬汁25cc
水700cc
菊花10g
荔枝肉300g                     

製法
Part1菊花蘋果果膠
1.將青蘋果切成四份;
2.將青蘋果、菊花放入隔渣袋中,放於水中;
3.加入15cc檸檬汁及100g冰糖;
4.細火一直煮成膠狀,拿走隔渣袋。


Part2荔枝果醬
1.荔枝用鉸剪剪出荔枝肉,盡量別剪到啡色連核部份;
2.小鍋中加入3湯匙果膠及90g冰糖煮溶;
3.加入荔枝肉及10cc檸檬汁,煮至淡粉紅色即可。



貼士
因為荔枝本身很甜,Jacqueline建議減少糖份比例,但可食用的日期亦較短,將成品放入高溫消毒的玻璃瓶,密封後室溫只能放三星期,而加入菊花目的為減去荔枝燥熱。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258歎10安士牛扒餐

$258歎10安士牛扒餐 



 
聽說,巴黎有一著名扒房Relais de Venise L'Entrecote,自1959年開業以來,只供應沙律、薯條和牛扒;沒有生蠔沒有鵝肝沒有羊架,只有沙律、薯條和牛扒。廚師的想法簡單:每個人都是冒牛扒之名而來,只要牛扒做得好,為甚麼要花心思在其他食物上?Relais de Venise L'Entrecote在法國的三間分店,每間人頭湧湧,這裏不設訂位,為了吃得乖乖排隊……有一年冬天,La Vache!主廚Tony Ferreira為了吃他們的牛扒,在冰冷的雪地排了45分鐘,吃過之後,他決定要將此概念引入香港。
                                                               
從來,法式扒房是高尚富貴的標記。回顧歷史,本港六、七十年代大多以法國菜為主導,跑馬地Amigo、半島Gaddi's,都代表着一種優越感、是一種身份象徵。紅白色格仔枱布、情調浪漫的環境、穿西裝的侍應殷勤地端來牛扒,這一切都是奢侈享受。“It is the past.”法式扒房La Vache!主廚Tony Ferreira如是說。吃過Relais de Venise L'Entrecote之後,他深信,專注才能做到最好,所以餐廳主菜只有一款Prime肉眼扒,沒有任何花巧,換來是你我都消費得起的價錢。
事實上,在香港首先引入「獨沽一味」法式餐飲概念,並非La Vache!。1993年開設、位於銅鑼灣的W's Entrecote(法式牛扒屋),最初開店時也只是賣一款肉眼扒,但現在亦提供鵝肝、羊架等菜式,與此概念大相逕庭。「中上環不乏高級扒房,由蘭桂坊行到上環至少十間。當人人談起食物好、服務好,而且價錢實惠的扒房,希望他們會想起我們。」Tony是中葡混血兒,今年30歲,曾隨法籍名廚Laurent Tourondel在本港首家意式扒房Bistecca及Manzo任職。
全店沒有餐牌,一坐下,食客只需向侍應點幾成熟便可。二百多元的steak frites套餐包括10安士美國Prime級肉眼扒、薯條、法國麵包和核桃牛油生菜沙律。主角牛扒是用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十安士重的Prime級肉眼扒,事前先用胡椒、鹽醃半小時,令肉質稍為鬆軟,再將牛油直接搽勻牛扒兩面,外皮燒起來才會香脆。見Tony夾起已醃好的牛扒放在坑紋鐵爐上,不消一會,再轉為反方向,其中一邊已被爐面烤出網狀的焦黑紋路。「牛扒只能翻一次,通常我們會建議客人食到五成熟,燒約兩分半鐘,牛扒表面會快速煎熟,留下濃厚的明火肉香。」

不設訂位 5人以上才可入座

牛扒主要由西冷前端(top of sirloin)、脂肪及肌肉(cap muscle)組成,燒後需要切成一塊塊,並將中間的脂肪去掉。每晚八時是餐廳最繁忙的時間,約三呎多長的爐面同一時間要應付超過50件肉眼扒,雖然餐廳不設訂位且要5位以上客人才歡迎入座,不少食客望門輕嘆,但牛扒仍能日賣約200塊,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皆因$258這個價錢在中環蘇豪區有點匪夷所思。我直截了當問Tony其經營之道,「我們集團多年來都用固定的批發商,食物價錢有時會浮動,但我們不會因為其加價而轉換,七、八年間建立一定關係,供貨穩定,批發價也較公道,定位自然有競爭力。」
做得專,所以做得精。法國人有一句名言:「牛油是無可代替。」店內用來炸薯條和燒牛扒的清牛油,是每日用20公斤牛脂肪,花八小時煉成,成份天然無加雜質;沙律內的蘿蔔、紅菜葉等均從本地農場購入,配上芥末醬,新鮮爽嫩;拌牛扒的醬汁經特別調配,以荷蘭汁作基調,用白蘭地、白酒醋、白酒及蛋黃等自家打成,見微知著,已見對路。牛扒上枱時,先端出約三份之二的份量在碟上,餘下的便會原碟放在特製的不銹鋼架上,以燃點着的蠟燭保持溫度。主餐以外,每日還有八、九款甜品供應,甜品陳列在四層高餐車上,讓客人自行選擇。最特別是餐廳找來波爾多的酒莊,釀製自家Label的波爾多2011年紅酒,果酸味濃。


La Vache!

地址:中環卑利街48號

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手製家鄉涼果

手製家鄉涼果

4,992
Initial ImagePlay Button Image

那時仍是外國糖果未普及的年代。兒時我家附近有輛長長的木頭車,上面蓋着玻璃趟門,擺着各式各樣的蜜餞涼果,五顏六色、七彩繽紛。我雙眼被吸引得溜溜地 轉,好奇地指着一格一格打探是甚麼東西,阿伯總是低下頭親切地來問我要不要試吃,那是我對他的最深印象。今天識途老馬不多,涼果車仔檔在香港街邊窄巷難 尋,為了減低生產成本,涼果大多已在內地大量製造,可幸是仍有人堅持手做涼果,讓人重拾這段有情歲月。
記者:何嘉茵
攝影:潘志恆、黃子偉

擺檔四十八年 由天星被迫入冷巷

這是一個老頭與木頭車的故事。
採訪當天,尖沙嘴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四度。除了 下雨天外,他每日都推着涼果木頭車在街頭擺賣。他的裝束份外注目──短褲短襪、腳踏拖鞋、經常戴着太陽眼鏡,就算是這身輕便裝束,在高溫下亦難免汗流狹 背,背脊冒起豆大汗珠。「我喺呢區賣涼果賣咗四十八年,最初喺天星碼頭及彌敦道一帶,之後越管越嚴,𠵱家更被迫入冷巷,其實我都係搵兩餐啫!」
他 的名字叫林國洲,今年七十歲,潮州人,說話很爽直,是典型的潮州怒漢。他的「小店」在厚福街的馬路口,下午才開檔,日開六小時。林伯的涼果雖只得十多款, 乾濕都有,勝在大部份都是自家製,每次小量製作,賣完再做,保持新鮮,吃起來甘之如飴。「大部份涼果係我一手一腳自己醃,粒粒過手,冇加味精,𠵱家大陸 做嘅涼果,只會用成本兩蚊嘅糖精,食得多會食壞人,我用嘅係百分百砂糖,食完喉嚨會好舒服,唔會得個死甜。我哋檔口開支小,又唔係諗住賺大錢,仲可以講良 心。」

價錢:不分種類,每小包$20
潮州是南方的水果之鄉,當地人愛把剩餘的水果醃製曬乾,做成潤喉清熱的涼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批潮汕移民到港,人群聚集,小吃攤販,紛紛進駐,涼果車 仔檔便因此而生。「我老竇以前喺鄉下做開涼果,呢門手藝都係跟佢學,以前香港做涼果搵到吓食,一大包賣一毫、小包賣斗零(五仙),積少成多,我都係靠佢養 大四個仔女。」趟開木頭車上的玻璃趟門,原粒涼果可以任試,左夾右夾,以小小雞皮紙袋盛着,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日積月累,林國洲亦儲到一班熟客。「我個 仔試過幫手頂檔,好多熟客唔敢走過嚟,我企喺度先有生意。雖然要日曬雨淋,但呢種舊嘢唔做就冇,希望可以做到百年歸老吧!」

林伯涼果 尖沙嘴厚福街街口(許留山旁)

有牌也要低調

和林國洲做訪問很難,除了不時要「走鬼」避開駛入的貨車,剛開始還未熟絡時問他問題,十居其九的答案都是:「你唔使知咁多,求其介紹吓影幾張相咪得囉!一 陣間太多人圍住我架車,被人投訴阻街,又被食環署罰錢啦!」事實上,像他領有流動牌照的小販,雖是合法地以流動方式販賣,但擺賣地方受到不少限制,很容易 被食環署以妨礙公眾地方秩序或衞生為由檢控。
據食物環境衞生署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全港有四百五十五個流動小販牌照。七十年代起政府停止發出新牌,政策不容許「繼承」或「轉讓」流動小販牌照,加上經營日趨困難,令涼果車漸漸式微。

寸嘴薑王 正宗古方製法

做涼果,有人默默留守街頭,也有人由街頭做到入舖。在銅鑼灣霎西街,有間約一百呎像士多的小店,如果不是門口放了一排排裝滿涼果的玻璃罌,也不知道它是一間涼果店。
問 老闆叫甚麼名字,他冷冷指着舖上的招牌,並說:「叫我阿盧得啦!」別人可能覺得他寸嘴,但他一副有麝自然香態度,唔憂做!「我講多無謂,你試吓就知,絕對 係真材實料。」說罷,他夾起一片啡黃色的辣冬薑着我一試。我只是咬了一小口,濃烈的薑味便立即滲出,辣到連呼大氣,眼淚亦差點湧出。「你後生女唔識食,薑 越辣功效越好,咁先係寶,平日食可以驅風,化痰止咳,坐船坐車暈車浪最啱!」他自認是薑王,寸嘴得起只因多年來親手做冬薑,做到冇渣,辣度勁,其中以野生 老薑做的辣薑,連蘇施黃亦是粉絲之一。「我夠膽講全港識做呢樣老嘢(冬薑)冇幾多個人,我做嘅係古老味道,你喺第二度唔會搵到,好似外面嘉應子通常都係濕 𣲷𣲷,我就做到表面乾爽,呢啲先係正宗古方。」他招積地說。

阿盧是潮州人,鄉下有果園,所以從小便學做涼果,幾十年前在灣仔國泰戲院門口推車仔賣涼果,一賣便廿年。以前戲院生意蓬勃,多戲院觀眾幫襯,賺了不少錢, 便搬入舖賣涼果。「以前社會大家守望相助,每次開檔都有人自動讓位,唔同𠵱家經常要走鬼,做小販好難生存。」涼果亦逃不過時代的巨輪,店子高峯期有超過 五十多款涼果選擇,招牌作冬薑都有十多款,至今卻只剩下四五款,「𠵱家少人食嘛!做多幾年就退休,我舖頭冇門面冇裝修,自由行唔會睇得上我呢啲舖仔,我 係做食物,唔係賣門面,都係留番畀識貨之人。」


阿盧涼果屋 銅鑼灣霎西街17號地下

涼果為甚麼叫「口立濕」?

涼果,又稱為「口立濕」,究其原因,一說因具有生津的作用,見到便會「流口水」。另一說法是從「垃雜」而來,因涼果不屬正餐,大多是在無聊時才吃的食物, 所以原稱為「口垃雜」,叫多了不順口,便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口立濕」。